科技创新  
 科研进展
 获奖成果
 科研论文
 在研项目
 发明专利
 审定标准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地 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电 话:0312-5915667

传 真:0312-5915666

邮 箱:zbs1103@163.com

网 址:http://www.hebppi.com

 
获奖成果
   
[省部级]地下和蛀干害虫病原线虫的系统研发和应用
更新时间 :2014-12-13  浏览次数:6543 次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中山大学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主要完成人员:韩日畴、邱礼鸿、陈书龙、丘雪红、颜  珣、马  娟、曹  莉、游  娟、许再福、李秀花、

               韩秀英、陈镜华、张中润、赵瑞华、张丽坤

获奖时间:2014年

获奖等级: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授奖部门:广东省人民政府

成果简介:

    昆虫病原线虫寄主广泛;对害虫具主动搜寻能力;可规模化培养;对人畜、环境安全,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昆虫生防制剂。但是由于昆虫病原线虫的货架期短、生产成本高,限制了该生防制剂的大面积应用。本项目历经10余年率先在国内系统研发这类对地下和蛀干害虫特效的病原线虫,并在多项国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资助下针对其鉴定分类、共生关系、工艺流程、推广应用等系列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了全方位研究,以期为社会提供新型生防制剂和控害公益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1)在全国范围采集了4000多个线虫样品,建立了昆虫病原线虫资源库;查明了我国昆虫病原线虫种类,发现和描述了11个新种;为这类战略生物资源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发现并描述了一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新种;首次证明了异小杆线虫与发光杆菌属细菌之间存在不完全的专化性;创立了无菌感染期线虫的培养方法;发现共生细菌具有杀同类线虫的特性;克隆和分析了细菌的相关“自私”基因;阐明了不同线虫感染同一寄主昆虫时出现相克现象的机理。

    (3)利用共生细菌的杀虫基因簇成功构建转基因杀灭白蚁的细菌,为灾难性害虫-白蚁的安全防治提供了创新方法。

    (4)筛选出来源充足、价格低廉和操作方便的适用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基、优化了培养参数(如温度、接菌量、接线虫量、氧气、培养时间等),显著降低了培养成本。

    (5)确立了项目产品的贮存技术、质量控制程序。根据不同的线虫种类,选择适宜填充物质贮存线虫,提高线虫的存活率,适用于昆虫病原线虫长时间贮存和长距离运输;发明了利用渗透压脱水诱导线虫进入干燥状态进行贮存的方法。这些创新显著提高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6)改进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技术,包括理想目标昆虫确定、有效线虫品系筛选、增效剂筛选、应用参数优化等,为田间推广提供了支撑。

    (7)研发了8个昆虫病原线虫产品;获得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与国际市场的同类产品相比,利用本项目建立的线虫固体培养系统获得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满足美国农业部的要求并获得美国农业部颁发的产品进口许可证。

    (8)发表学术论文共7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2篇;参与编写国内外专著2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和山东省泰安市建立了生物农药中试生产基地。 中试产品成功打入了美国市场并与日本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已在广东、香港、山东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于防治花生地和草地蛴螬、韭菜覃蚊和花卉害虫褐纹甘蔗象等。据不完全统计,在花生地、韭菜地和高尔夫球场的应用,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实现新增产值5.25亿元,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本成果在有害昆虫的绿色防控、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本成果适用于地下或蛀干等隐蔽性害虫的防控。


     
Copyright @ 2021 www.hebpp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版权所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电话:0312-5915667 传真:0312-5915666 地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网址:http://www.hebppi.com E-mail:zbs1103@163.com 冀ICP备2022014538号-1 技术支持:保定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