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科研进展
 获奖成果
 科研论文
 在研项目
 发明专利
 审定标准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地 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电 话:0312-5915667

传 真:0312-5915666

邮 箱:zbs1103@163.com

网 址:http://www.hebppi.com

 
获奖成果
   
[省部级]新烟碱类药剂隐蔽施用全生育期超长持效控制麦蚜技术及其应用
更新时间 :2016-01-13  浏览次数:8992 次 【    】 打印 关闭窗口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高占林,刘爱芝,李耀发,韩松,梁九进

获奖时间:2015年

获奖等级: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授奖部门:河北省人民政府

成果简介:

    麦蚜是我国小麦产区常年发生的猖獗性重大害虫,我国年均发生面积1534.18万公顷次。麦蚜不仅吸取汁液直接危害小麦穗部和叶片,而且可传播病害,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目前麦蚜的防治主要依靠药剂喷雾,一般年份要进行2次喷雾防治,大发生年份要则进行3次喷雾。由于农民喷雾质量参差不齐,不仅费工费时,防效也得不到保障,而且杀伤麦田天敌,破坏生物多样性和农田生态环境。利用药剂拌种包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最为简便、最环保和最经济的隐蔽式施药方式。因此,利用药剂的内吸特性,采用隐蔽施药技术,一次性施药全程控制麦蚜危害,兼治其他害虫,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保护环境,省工省时,最终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该项目取得了以下突破:

    (1)研究发现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超长持效期控制小麦蚜虫危害的特性,综合评价其活性、成本、安全性,筛选确定吡虫啉防治麦蚜的最佳药剂。

    (2)研发出了吡虫啉隐蔽性安全施药全生育期防控麦蚜新技术及配套措施,明确了其最适用量、适用剂型、处理方法等技术措施,形成了河北省地方标准《吡虫啉拌种全生育期控制小麦蚜虫技术规程》并审定实施。(标准号:DB13/T 1693-2012)。

    (3)明确了吡虫啉拌种在小麦不同生育期控制麦蚜的作用,明确了其超长持效防蚜机理。吡虫啉拌种后小麦苗期对麦蚜以胃毒作用为主,返青期至孕穗期为胃毒与拒食共同起作用,灌浆期对麦蚜则以拒食作用为主。通过杀伤和拒食作用有效消灭前期迁入麦田的有翅蚜虫源、降低蚜虫繁殖率,显著降低了为害高峰期麦蚜的种群数量。

    (4)明确了吡虫啉拌种后不同时期在小麦体内残留消长动态,权威单位检测,小麦籽粒中吡虫啉的残留量(0~0.02mg/Kg)低于国际、国内最高限量(0.05mg/Kg)标准;小麦收获后根际土壤中吡虫啉的残留多年多次多地均未检出,对土壤和周边环境没有残留污染;吡虫啉吡虫啉隐蔽性安全施药(拌种包衣)对小麦害虫天敌具有保护作用,也避免了喷雾飘移造成的环境污染。

    该项防治麦蚜新技术高效、简便、省工省时,对环境和天敌影响小,适合小麦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可在小麦的全生育期控制蚜虫的危害,同时还能有效兼治蛴螬、金针虫、灰飞虱和吸浆虫等其他害虫,对小麦有较大的增产作用,示范区平均增产70kg/~80 kg/亩,每亩节约防治工本费10.00元。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对农田环境和麦田天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止到2014年12月,该项技术在河南、河北已推广1950万亩,获经济效益310500万元。

    本成果适用于华北冬小麦种植区域以及耕作制度和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


     
Copyright @ 2021 www.hebpp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版权所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电话:0312-5915667 传真:0312-5915666 地址:保定市东关大街437号
网址:http://www.hebppi.com E-mail:zbs1103@163.com 冀ICP备2022014538号-1 技术支持:保定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