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蝽(也称盲蝽蟓)是世界性主要害虫,其种类多、食性广、扩散能力强,发生规律复杂。主要为害棉花、苜蓿、葡萄、苹果等多种重要经济作物。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规模种植,减少了防治棉铃虫(兼治盲蝽)的农药使用量,导致盲蝽日趋猖獗以致暴发成灾。在华北平原环渤海区域(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市),盲蝽的危害尤其严重,造成了作物减产、农药用量剧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一、技术要点
(一)农业防治技术:作物的合理布局,减少盲蝽在不同寄主交叉危害;冬剪除卵、清除早春寄主、清除转移寄主等措施能够 有效的降低回迁的绿盲蝽数量,压低来年越冬虫源,减少盲蝽的危害
(二)物理防治技术:色板诱杀、阻隔分离(果树主干缠绕胶带,涂上粘虫胶,粘捕上下树的绿盲蝽若虫)。
(三)性诱集技术:应用性诱剂和性诱捕技术,能够有效的诱捕和监测绿盲蝽。
(四)生物防治技术:对绿盲蝽选出了烟碱、藜芦碱、矿物油、除虫菊素、印 楝素、鱼藤酮、蛇床子素、苦参碱等植物源杀虫剂。
(五)化学防治技术:筛选出了防治绿盲蝽的高效低毒药剂 马拉硫磷、氟啶虫胺腈、环氧虫啶、丁硫克百威、硫丹、甲维盐等杀虫剂;筛选出了“环境友好型”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研制出了 36%氟铃脲•马拉硫磷乳油等对绿盲蝽高效复配杀虫剂。
二、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用于华北平原环渤海区域;在华北其他地区,以及西北、华东等盲蝽发生区域也具有应用价值。
三、注意事项
各地在该成果的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当地作物分布情况,根据当时当地气候条件、害虫实际发生程度, 对各项技术进行必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