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为蛀果害虫,种群数量多、发生时间长、危害损失重,由于其钻蛀习性,常规化学方法难以达到防治效果,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杀伤天敌、果品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1、发生危害
1年发生4~ 5代,以老龄幼虫在果树根颈、枝干老翘皮下、裂缝处及土中做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成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期不整齐。幼虫为害桃梢后,嫩尖萎蔫下垂,易识别。为害果实,在果核周围蛀食并排粪便于其中,形成“豆沙馅”,被害果后期有脱果孔,在其周围变黑、腐烂、易脱落。
2、防治策略
“以性诱剂系统监测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为前提,以冬春清园压低虫源等农业、物理防控措施为基础,以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成虫交配、释放卵寄生蜂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以环保型药剂减施控害防治技术为保障”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3、技术要点
(1)监测预报: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进行监测,在果园内5点式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器,4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30天左右更换1次诱芯,每天检查记录诱到的蛾数,预测成虫发生期及发生量,指导生产防治。
(2)物理防控:在休眠季节刮去树干上的老皮,进行树干涂白,清除果园杂物与地面落果,集中烧毁;在幼果期采用果实套袋技术,阻隔幼虫危害;9月中下旬在树干距离地面高80cm处捆绑诱虫带,于翌年初春取下,集中消毁,减少越冬虫源。
(3)迷向干扰: 在4月初果树花芽萌动期、成虫羽化前一周,悬挂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干扰雄成虫无法完成交配。每棵树悬挂1根,每亩30 ~ 40根,悬挂于树冠的中上部,迷向丝有效期为6个月左右,每年悬挂1次即可,大面积连片集中使用、统防统治效果更佳。
(4)生物防治:在梨小食心虫卵孵化初盛期,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代卵期释放2 ~ 3次,每次每亩放3万头,可有效防治食心虫卵,放蜂期避免使用化学药剂。此外,利用苏云金杆菌(Bt)和白僵菌防治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也均有较好效果。
(5)药剂防治:根据性诱剂田间监测结果,在成虫高峰期后3 ~ 5d开始防治,药剂可选用1.8 % 阿维菌素乳油4000 ~ 5000倍液、0.5 % 藜芦碱可溶液剂500倍、0.3 % 苦参碱乳油500倍、25 % 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 ~ 1500倍液、20 % 氟铃脲悬浮剂8000 ~ 10000倍液,采取静电喷雾技术并加入农药功能性助剂增加防治效果;还可选用国产高孢子含量Bt粉剂(16000IU)1000 ~ 2000倍液,或溴氰菊酯与Bt混用均对初孵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