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致病性及流行风险评估
发表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张爱红(第1),邸垫平、苗洪芹(通讯作者)
作者所在部门:病毒病害研究室
内容简介: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在我国北方麦区分布广泛,研究明确BYSMV 对主要作物的致病性以及田间自然寄主,评估病害在禾本科作物种植区的流行风险,为该病害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携带 BYSMV 的灰飞虱将病毒人工接种于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燕麦、大麦等 151 个品种,以未接种材料为对照,观察并分析病毒在不同寄主上的潜育期及症状进展过程;接种 30 d 后,提取材料总 RNA,利用一步法 RT-PCR 技术检测病毒侵染情况,结合生物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明确 BYSMV 对主要作物的致病性;在河北省粮食作物种植区采集580 份疑似病毒病症状的植物样品,提取样品总 RNA,利用一步法 RT-PCR 技术检测样品中 BYSMV 感染率,评估病害的流行风险。小麦、谷子、大麦、燕麦接种病毒 9—10 d 后叶片出现褪绿条纹,植株发育迟缓,严重矮化。所有供试品种均能发病,供试小麦品种发病率为 60.00%—100%,谷子品种发病率为 18.18%—100%,燕麦品种发病率为 55.56%—100%,4 个大麦品种发病率均为 100%。BYSMV 侵染甜(糯)玉米、高粱的潜育期为 15—17 d,叶片有黄色条纹症状,植株轻微矮化;BYSMV 可侵染 3 个甜(糯)玉米品种并表现症状,甜(糯)玉米发病率为 14.29%—21.43%;BYSMV 可侵染 8 份高粱材料,其中 6 个品种可表现症状,2 份材料被侵染后无明显症状,发病率为 4.00%—33.33%。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小麦、谷子、甜玉米样品中 BYSMV 检出率分别为 78.03%、100%、9.52%,禾本科杂草中狗尾草、小画眉、牛筋草田间检出率分别为 75.68%、65.38%、8.33%。灰飞虱接种证实,BYSMV 还可侵染虎尾草、雀麦、稗草、二穗短柄草、野燕麦 5 种植物,发病率分别为 100%、82.61%、20.00%、60.71%、10.00%,其中牛筋草、稗草、野燕麦等杂草寄主被 BYSMV 侵染后无明显症状。BYSMV 对小麦、谷子、大麦、燕麦等禾本科作物致病性较强,目前主栽品种均不抗病,需要重点监测 BYSMV 的流行动态,防止造成重大灾害;BYSMV 对甜(糯)玉米、高粱致病性较弱,而且不同品种抗性存在差异,在病害流行时可以选种抗病品种进行防治;虎尾草、狗尾草、小画眉、牛筋草等杂草易感染 BYSMV,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初侵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