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持人:马 平
参加人:李社增、陈新华、张雪辉、孔令晓、石永星、刘增志、杜嘉贞
获奖时间:2003年
授奖等级:自然科学三等奖
授奖部门:河北省科技厅
成果简介: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我国棉区的重大病害。微菌核是棉花黄萎菌在土壤中重要的越冬休眠菌态,并且是黄萎病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本研究以独特的思路围绕微菌核这一关键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明确人工大量生产微菌核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环境条件如相对湿度和pH值等因素对微菌核产生和萌发的影响,证明相对湿度是微菌核萌发的关键因子,酸性条件(pH<6)抑制微菌核的形成,可减少田间土壤中微菌核的群体数量,为棉花黄萎病有效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研究首次提出“微菌核际(Microsclerotiniasphere)”这一新概念,并首次明确从微菌核际分离到的黄萎菌拮抗微生物频率比从其他基质上分离的频率要高,而且拮抗效果更强,为今后筛选高效拮抗微生物提供了指导作用。这一理论可以应用到其他产生菌核或微菌核的病原菌研究中。该研究明确了拮抗微生物对微菌核的主要作用机理。在大量筛选中得到的棉花黄萎菌高效拮抗微生物的基础上,以生物防治为核心提出了棉花黄萎病的有效防治体系,在室内和田间成功地控制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危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还研制了导致棉花黄萎病室内快速发病的新接种方法,为广泛大量筛选抗黄萎病材料和评价黄萎病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