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持人:孔令晓
参加人:罗畔池、范秀华、张红杰、闫兴明、马 平、闫春萍、赵有林
获奖时间:2000年
授奖等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授奖部门: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成果简介:玉米疯顶病是玉米霜霉病的一种,是近年在我国玉米生产上造成严重损失和为害的新病害。为控制其为害和扩展,开展本项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根据田间症状、病原菌形态、回接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重分离结果明确了河北省玉米疯顶病是由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侵染所致,为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奠定了基础。首次采用MTT活体染色法测定大量病株标样内卵孢子数量和越冬前后卵孢子成活率,表明病株果穗以上叶片组织内带有大量卵孢子,而且越冬后卵孢子萌动率上升是田间的重要初侵染来源。应用锥虫蓝染色技术,发现部分能结实的病株种子带菌率高,可以远距离传播病原,提出了种子传病的危险性,较前人有所突破。经调查和回接,在国内首先查明马唐草、蟋蟀草和稗草等禾本科杂草是该病的野生寄主,为有效防治提供了基础。通过不同时期接种试验,明确了玉米疯顶病主要是由病原菌卵孢子在寄主芽期一次侵染造成,据此提出的药剂拌种防治病原菌芽期侵染的防治方法,达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通过研究温度、湿度、地势、浇水时期、气候和品种与疯顶病的发病关系,明确了低温、高湿是卵孢子萌发的重要条件,玉米品种对疯顶病菌存在不同的抗性。根据对玉米疯顶病侵染发病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种子药剂拌种为主,及时销毁田间病残体,适期浇水的综合防治措施在病区推广应用。1996年开始示范,1996~1998三年累计推广21余万亩,直接经济效益2223余万元,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在制种地的蔓延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