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河北省7月29-31日大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多地出现大暴雨至特大暴雨,此次降雨表现为降雨量大、降雨时间长,导致田间积水严重,部分地块玉米倒伏倒折,对玉米后期生长十分不利。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报,未来10天,京津冀等部分地区仍有降水,且无持续性显著高温天气,田间温度和湿度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结合我省历年病害发生情况及流行特点,目前南方锈病、弯孢叶斑病和细菌性茎腐病这三种病害存在暴发流行风险。
当前玉米正处在大喇叭口期到散粉期的关键生长时期,病害一旦发生流行,对产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排水降渍,追肥抗逆的同时,还应密切关注田间病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害发生,要及时进行防控,或者结合“一喷多效”、“一喷双提”等病虫害防控措施,添加适合药剂进行预防,以减轻灾害影响,保证粮食安全生产。
一、南方锈病
据河北省农业厅7月29日视频会议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7月30日发布的《警惕台风“杜苏芮” 过后玉米南方锈病在江南和黄淮海暴发流行》(植物病虫情报第23期),预计本年度南方锈病在我省有大发生的风险,要提前开展预防和早期防控,避免病害大范围暴发流行,最大限度减轻危害损失。
在玉米的叶片、叶鞘、苞叶等发病部位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夏孢子堆,橘黄色、深黄色或铁锈色,孢子堆大小直径0.2~1.5 mm,粉末状。叶片的正反两面均可出现孢子堆,背面的孢子堆较少,通常靠近叶脉。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呈片状,叶片干枯甚至整株布满病斑枯死。叶鞘上的病斑通常为线状开裂,孢子堆呈长椭圆形或者不规则性状。
南方锈病夏孢子堆
叶片被害状
防治措施:预防和早期发现后及时防治是控制南方锈病流行的关键。目前无登记的化学药剂,可用含有戊唑醇、三唑酮(粉锈宁)、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嘧菌酯等成分的药剂在傍晚喷施,连续喷施2~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二、弯孢叶斑病
2022年弯孢叶斑病在河北省多地暴发流行,发生面积近300万亩,个别地区发病达到7级。本年度在局部地区已经发现下部叶片上有病斑。当田间环境温度25℃~35℃利于该病发生,病原菌可在3~4天完成一个侵染循环,并继续扩散,形成再侵染。目前环境条件具有流行风险。
病斑主要在叶片上, “芝麻粒”大小,圆形或椭圆形,中心区域为灰白色,周围有黄色或褐色晕圈,呈“眼”状。病斑大小一般为1~2 mm×2 mm,感病品种上4~5 mm×5~7 mm。病斑可连片,造成叶片枯死。
“眼”状病斑
感病品种叶片上的密集病斑
后期叶片枯死状
当前感病品种上的病斑
防治措施:目前无登记的化学药剂,生产上多选用含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环唑、氟菌唑、吡唑醚菌酯等有效成分的化学药剂,施药1次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该病可在防治南方锈病的同时得到兼治。
三、细菌性茎腐病
雨水中常含有致病细菌,易随风雨造成的伤口侵入植株,造成细菌性病害,其中,细菌性茎腐病的危害较大,应密切关注。
植株中下部叶鞘和茎秆上先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病情进一步发展,茎部腐烂并散发腥臭味;病株易从病部折断,导致玉米不能抽穗和结实,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玉米植株伤口多时会导致发病重。
田间发病状
病株茎秆腐烂
防治措施: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预防或者发病初期可用有效成分含噻霉酮、代森锰锌、春雷霉素、中生霉素、菌毒清、吡啶核苷类抗菌素的药剂,间隔7-10天连续喷药2次,对病害有控制作用;如发现发病中心或较严重地块,可将发病部位摘下带到田外深埋。